清明節:不忘故人,不負春光
日期:2020-04-23 / 人氣: / 來源:未知 / 作者:haokelc.com
清明節,
又稱踏青節、行清節、三月節、祭祖節;
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。
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
既是自然節氣點,
也是傳統節日。
清明起源
清明節,是中華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,屬于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。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,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,抒發人們尊祖敬宗、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。
清明節氣是干支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,這一時節,吐故納新、生氣旺盛、氣溫升高,萬物皆潔齊,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,正是郊外踏青(春游)與行清(墓祭)的好時段。
清明節俗豐富,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:一是禮敬祖先,慎終追遠;二是踏青郊游、親近自然。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節氣又是節日,清明節不僅有祭掃、緬懷、追思的主題,也有踏青郊游、愉悅身心的主題,“天人合一”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。經歷史發展,清明節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,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清明習俗
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。踏青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,即為春日郊游,也稱“踏春”。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。
清明掃墓,即為“墓祭”,謂之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,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,其習俗由來已久。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、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。
風箏又稱“紙鳶”、 “鳶兒”,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。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僅白天放,夜間也放。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,像閃爍的明星,被稱為“神燈”。
清明食物
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,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。在山東,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,萊陽、招遠、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。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,青團又稱清明餅、棉菜饃糍、茨殼粿、清明粑、艾葉粑粑、艾糍、清明果、菠菠粿、清明粿、艾葉糍粑、清明團子、暖菇包、艾草青團、清明團子等等。
推薦內容 Recommended
- 2021浩克團隊春季突破之旅04-06
- 總結2019,展望2020,佛山浩克暨年度總結大會04-22
- 歡度中秋,齊聚一堂09-12
- 小滿——你了解多少?04-23
- 網易云很走心的評論,哪一條觸動了你04-23
- 學校公示欄墻體公示欄生產04-23